新生兒黃疸其實在剛出生的寶寶中是很常見的,發生的機率很高,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大部分寶寶屬於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應該如何判斷寶寶的黃疸症狀及照顧。哪種情況需就醫,是爸媽們關心的問題,這次將帶媽咪們認識黃疸的症狀,讓媽咪們在面對黃疸寶寶時,不再心慌。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顧名思義為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所造成,除了單位紅血球數目多與其壽命較短,導致膽紅素產生過量外,初生寶寶的肝臟代謝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不佳,且腸肝循環旺盛,都是造成生理性黃疸的原因。
病理性黃疸
非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所導致的黃疸症狀即為病理性黃疸,可能原因包括新生兒溶血性疾病(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蠶豆症)、紅血球過多症、新生兒感染(如:敗血症)、新生兒出血(如:腎上腺出血、頭皮血腫)及肝膽疾病等。
母乳與黃疸 (早發型黃疸 / 遲發型黃疸 )
早發型黃疸
早發型母乳性黄疸容易被忽視,因黄疸出現時間及高峰時間與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在出生後2-3天出現,並於第4-6天最明顯,然後在兩周内消退,但膽紅素的最高值超過生理性黄疸。是由於寶寶出生後前幾天水份攝取不足、熱量不夠及腸肝循環增加所致,媽咪們可藉由增加母乳哺餵次數及奶量來降低黃疸症狀。
遲發型黃疸
通常所稱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出現時間較晚,常緊接生理性黄疸之後發生,與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續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減輕後加重,即常在出生後7-14天出現,2-3周達到高峰。其原因為母乳中某些成份會抑制膽紅素結合作用所導致,一般可藉由暫時停止母乳哺育2~3天。使黃疸指數下降後再恢復餵食。
新生兒黃疸照護,父母注意事項
1.給予足夠的餵食
部分新生兒黃疸是因為哺餵方式不良,造成脫水或熱量不足的情形,媽咪們應給予寶寶足夠的餵食,並留意寶寶的體重是否正常增加。
2.避免感染
醫師表示,有些感染會以黃疸症狀作外顯表徵(如:泌尿道感染),所以媽咪們應維持環境與寶寶的自身清潔。
3.穩定環境溫度
相較於成人,新生兒體表面積較大且皮下脂肪少,身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較差,穩定的環境溫度將有助於控制寶寶體溫的起伏程度,也可避免黃疸惡化的情形。新生兒出生兩個星期內,宜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並隨時注意觀察黃疸情形。當寶寶顯得較弱、吸吮力減弱、愛睡、嘔吐、發燒等現象時,應立即找醫師治療。
4.勿自行給予藥物或補充品
新生兒在正常哺餵母乳與配方奶的情況下,可獲得充分的熱量與水份,額外餵食補充品會導致新生兒代謝的負擔;寶寶在服用藥物前須經由醫師核准,某些藥物與藥物中的物質會引起蠶豆症嬰兒溶血,導致黃疸惡化的嚴重後果。
資料來源:網路
愛麗生婦產科 Alison OBS & GYN
愛麗生產後護理之家 Alison Postpartum Care Ce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