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兒科/健兒門診 吳慧中醫師
每當有新生命誕生的家庭,無不充滿歡樂與喜悅。對於新手父母而言,面對這樣一個嬌小可愛的傢伙,無論是哭、笑、喝奶、拉屎,每個小細節都牽動著父母的心,也常常搞得父母心力交瘁。今天就來談談新生兒頭幾天常見的問題:
1.生理性脫水:
寶寶越養越輕?許多父母聽到孩子體重在頭幾天變輕了,都會擔心是否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這是新生兒常見的生理性脫水。水分在我們身體組成成分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大約是一個人體重的70%。一個足月的新生兒為了適應從子宮內到子宮外的劇烈變化,在出生後的頭幾天會出現一段利尿期。這段期間寶寶會有體重下降的情形,以足月兒而論,出生後的第3天到第5天可以觀察到寶寶的體重比出生體重減少約5~10%,這樣正常生理變化我們稱為生理性脫水。寶寶此時只要能吃夠奶量且活力佳,體重約在7-10天內會逐漸回復到原來的出生體重,無須特別擔憂。
2.生理性黃疸:
黃疸是另外一項新手父母最常擔憂的問題。當被醫護人員告知寶寶有黃疸時,,做父母的往往是不知所措,對醫學專有名詞那麼陌生,也不知道到底嚴重不嚴重?
黃疸其實是身體內新陳代謝後膽紅素堆積的結果。膽紅素是甚麼呢?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經過新陳代謝就會產生膽紅素,經過血液運送至肝臟代謝成水溶性的物質,再由大小便排出。若以上的過程出現問題,就會有膽紅素堆積太多或太快,造成黃疸現象了。
至於新生兒容易有黃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紅血球新陳代謝較快(新生兒紅血球壽命平均約為70~90天;成人紅血球壽命約120天),而且新生兒的肝臟代謝膽紅素的功能較弱。在膽紅素生產速度快加上排出速度慢的狀況下,自然容易堆積起來造成黃疸的現象,就是我們看到的膚色偏黃,眼白偏黃的嬰兒了。
所幸在新生兒時期的黃疸多是生理性黃疸,出生後約第2~3天開始出現,並於出生後約第5~7天會達到高峰(此時有些寶寶需要照光治療),然後再慢慢消退。少數寶寶是因為其他原因(如母親與嬰兒的ABO血型不合,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紅血球酵素缺失,出血性問題,先天性膽道閉鎖…等)而造成的黃疸就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了。
實行母乳哺育的媽媽,常會遇到寶寶生理性黃疸期比較久的問題。一般來說,哺餵母乳的初期,有一部分的寶寶是因為母乳喝的量不夠,又正值生理性脫水期,加上身體會做腸肝循環(也就是體內資源回收,把部分應該排出的物質回收再利用),此時黃疸上升的速度較快。遇到這種情形時,我們通常會建議媽媽加強哺餵母乳的次數,因為初乳有促進胎便排出的效果。若能使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可以幫助廢物加速排出,並降低黃疸情形。另外也需注意寶寶的尿量,觀察是否有脫水的情形,例如出現結晶尿(尿布上看到磚紅色尿液)。一般只要持續追蹤黃疸情形(部分寶寶也許需要照光治療),大多數都能順利渡過生理性黃疸期。
另外有一些哺餵母乳的寶寶是黃疸的時間比較久(國外報告指出,甚至有10~30%母乳寶寶在第2~6週大時仍有黃疸情形),這類的寶寶多半吃的好、活力佳,尿量也正常,並無結晶尿情形。除了皮膚比較黃,沒有太多照顧上的問題。所以觀察的重點會落在有無出現異樣顏色的大便(請參照健兒手冊中大便卡),必要的時候監測一下膽紅素值即可。近年來為提升膽道閉鎖症的篩檢率,國內的小兒腸胃專家建議,滿月後仍有黃疸的寶寶,在抽血確認總膽紅素值(total bilirubin)時,可加驗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以便早期發現膽道閉鎖症的病人。
<小兒科/健兒門診>吳慧中 醫師
湯瑪士親子兒科診所醫師
國泰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會員
育璽產後護理之家駐診醫師
愛麗生小兒科/產後護理之家駐診醫師
愛麗生小兒科門診資訊
每週二、四下午2:30到5:30
"0-3歲小朋友免掛號費",歡迎媽咪們多加利用
"0-3歲小朋友免掛號費",歡迎媽咪們多加利用
門診項目:
新生兒哺育&照護、嬰幼兒健檢、母乳諮詢、副食品添加、疫苗諮詢、新生兒黃疸追蹤、發展評估、口腔檢查、眼睛檢查、隱睪、營養狀態等新生兒健康相關諮詢與評估
掛號專線: (02)2289-0666轉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