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一星期內的黃疸必須先確認是否為病理性的黃疸,注意寶寶平時的活力與吸吮力是否變差?家族中是否有蠶豆症(G6PD缺乏症,新生兒篩檢中的一個項目)?家中的衣物衣櫥是否有放置萘丸(樟腦丸)?寶寶體溫是否不穩?是否看起來沒有血色?大便顏色是否變得較灰白色?肚子是否脹脹硬硬的?有這些情況時,一定要找一位合格的小兒科醫師診治。排除病理性黃疸後,這個階段最常見的生理性黃疸是因為餵食不足引起,因此更頻繁的哺餵母乳,並且幫助寶寶正確的含乳與吸吮,會有幫忙。
在台灣,很多哺餵母乳的寶寶黃疸一直持續到兩三個月才完全消退。如果小兒科醫師很肯定地說明寶寶的延遲性黃疸是因為哺餵母乳所引起時,就不用擔心,因為與哺餵母乳有關的後期黃疸不會引起寶寶的腦部疾患。1994年台灣兒科醫學會發函給衛生署說明「哺餵母乳發生延長性黃膽時,即未超過15-17 mg/dl可繼續哺餵母乳。否則暫停數日,並應請小兒科醫師診治,找出黃膽的原因。」經過這麼多年來研究發現晚發性的黃疸,對於寶寶神經發展並無影響,而對於照光標準已提高甚多,因此是否在15到17mg/dl就須暫停,值得進一步探討。 2004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針對新生兒黃疸最新的建議中,第7.3條說
‧ 哺乳的寶寶如果需要照光治療時,學會建議應盡可能持續哺乳。
‧ 或可選擇暫停哺乳以配方奶取代。 (第一個建議應表示目前的研究證實強度好處遠大於壞處,而選擇則是表示目前的研究仍未能清楚顯示這樣的做法會比別種做法好。在臨床上做決定時應考慮病人或媽媽本身的喜好。)
‧ 哺乳寶寶接受照光治療時,如果進食量不夠,體重降低太多或者有脫水狀況,可補充擠出來的母乳或者是配方奶。
如果考慮暫時停哺餵母乳時,您一定要照寶寶平常吃奶的頻率繼續將奶水擠出來,維持住奶水量,寶寶黃疸退了時,仍可持續哺餵母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